心灵绿洲
心理知识

今年双十一,用知识武装自己

发布时间:2020-11-0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双十一即将到来,铺天盖地的广告似乎已经将我们裹挟在这场盛世狂欢的浪潮之中。仅双十一预售的活动,就已使无数"打工人"变身"尾款人"111日凌晨,数亿“尾款人”涌入淘宝下单,开场1小时51分,100个品牌成交额超1亿元。而你,是否也是众多买中带泪的“尾款人”之一?


 

       虽然今年的双11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但提前的只是消费的时间,不变的仍是消费的欲望。在无尽的种草与疯狂的购买时,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你会一改往日的节俭心理,或是比平时的冲动消费更加疯狂无畏?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这种购物能带给我们愉悦感,二是我们在前期能够比较心安理得地进行如此疯狂的消费(虽然许多人在事后会后悔并想剁手)。

愉悦感的产生其一来源于多巴胺。各大电商平台,将双十一打造成一个神圣重大的节日,而我们,在浩大的宣传、广告与折扣的吸引下,产生一种期待之情,体内分泌多巴胺。科学家们认为多巴胺可以令人快乐,无论何时,只要大脑分泌这种“美味果汁”,我们就会感到愉快。

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被分为五类。时至今日,购物与消费已经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们低层次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认同感的需求。

       不可否认,一些时候,我们的消费水平与我们所享受的态度与服务有很大关联,人们习惯以他人的服饰车房来评判他人的等级。这种社会现象,也反应出:在消费社会里,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说到:“人所消费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商品上铭刻的符号其代表的文化意义。”如今社会中的许多青年人,容易将自身的消费水平同自身阶层等同,通过过度消费来增添优越感,这也是超前消费成为当代青年所面临的困境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需求,不要被所谓的现实社会或外界人的态度影响了自身的消费抉择,选取所需,物尽其用,努力在物欲泛滥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心安理得的消费欲也与心理账户这个概念有很大关联。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塞勒认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选择的损失-获益进行估价,称之为“得与失的构架”,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他将这种运算规则称之为“享乐主义的加工”。

       听起来似乎人人都能明白这个逻辑,但事实上这项概念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却易被忽视。比如:一些勤俭节约了一辈子的老人长辈们,在日常生活中精细节省到一分一角,却会疯狂购买昂贵的保健品,甚至倾尽毕生积蓄去买古玩字画及其他骗子口中的增值产品。同样,有许多平时朴素节俭的人,也容易在双十一疯狂购物,最后收取了成堆的快递,可真正需要的却寥寥无几。

双十一的巨大折扣让消费者在惊讶激动之余,产生机不可失的心理,使消费者来不及思考商品本身对自己是否有作用。平台又通过满减及代金券活动,让消费者为了凑够一定的金额而购买非必需产品。

       我们被裹挟在时代浪潮中,时代的惯性对我们自身能产生极大影响。可是不要忘记,我们也是时代的后浪,是具有知识与独立思想的青年人,客观地分析社会现象,理智地进行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带来多余的浪费与负担。这既显示着我们自身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也体现着我们社会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增强,毕竟,我们对于美好明天的构思规划,不是建立在成堆的垃圾与浪费物之上的。

       所以当双十一真正到来的时候,不要再被限时限量等字眼催促着着急下单,明白自己的需求真正是什么,才不至于轻易被外界的五光十色迷花了眼,轻易跟着商家的套路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