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湘’遇、逐梦两河——第六届中俄“两河流域”青年论坛参会青年代表参观我校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
发布时间:2019-08-15 作者:刘雨晴 拍照:刘雨晴 于海波 来源:交通院新闻宣传中心 浏览次数:
7月20日下午2点半,第六届中俄“两河流域”青年论坛参观我校教育部轨道交通安全重点实验室、铁路园、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来自长江中上游6省(市)的180名青年代表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14个联邦主体的132名青年代表和陪同领导、各高校负责人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彭勇副院长、张英贵副院长,高速列车研究中心许平教授、周伟教授、张健老师、黄启萍老师,学工办韩艳老师以及铁路园和科普基地的志愿者们参与了接待。
此次参观活动中,百名中俄青年代表分五组分批次参观了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动模型实验台、列车碰撞安全实验台、铁路园和科普馆,并在国际报告厅聆听了 轨道交通科技成果介绍报告。
在动模型试验台,青年代表认真聆听张健教授介绍的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各种列车模型仿生学和气动减阻的设计;在列车碰撞安全试验台,他们在现场还见证了交通院自主研发的轨道车辆撞击试验瞬时测力系统进行的列车模型高速碰撞实验,发出阵阵惊叹。
铁路园中,他们参观了象征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建设型蒸汽机车、东风4型内燃机车和韶山3型电力机车,在学生志愿者的讲解中了解了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和谐号”、“无砟轨道”,对中国从“绿皮火车”发展到时速300公里的“复兴号”的快速进步和创新感到由衷地好奇和敬佩。
科普馆中,他们戴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即VR)头戴式显示眼镜,在中国高速列车“和谐号”司机驾驶室、旅客车厢中漫步;触动电子屏幕,对刚刚在铁路园看到的三台机车在电子屏幕中尽情放大缩小观察细节;他们在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专业的讲解中了解到中南大学交通人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贡献,纷纷认为不虚此行。
在国际报告厅中,他们认真观看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的介绍视频,在周伟教授的细致讲解中了解到 “科技报国、追求卓越”的中国团队精神和由此诞生的种种克服苦难获得的荣誉。现场时时爆发阵阵掌声,青年代表还就参观和讲解中的好奇点进行了提问,会场气氛热烈和谐。
下午5点,参观活动正式结束,青年代表和陪同领导们有序离场,参观者们表示,此次参观活动意义非凡,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中国高铁在中南交通人的努力下变得更加安全更加高速,跑出中国速度。
此次参观活动里,中俄两国高校青年就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和技术成果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其友好畅通的交流给两国青年种下的友谊的种子。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也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收官之年。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合作机制于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已举办6届青年论坛。其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关于两国关系新时代定位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在中俄地方合作中发挥了示范性带动作用。